爱的迷思
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,也是你妈妈和你对话永恒的主题。
除了外界的压力,我们自己对爱也许也会有以下的迷思:
- 寻找爱的对象时会想,“对的人”怎么还不出现呢?
- 找到“爱的对象”后又会想,要怎么“赢得”ta的爱呢?
- “赢得”了爱后,如何让爱持久不消失呢?还是它一定会消失?
这些迷思隐含着:爱似乎是一个不受我们主观控制的东西。它在于时机,运气,别人的态度,(天时地利人和 😂)或者它自己的生命周期。以至于让人觉得无从下手,反正努力也得不到回报,不如拉倒了事。
弗洛姆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,什么都能拉倒,但爱不能。
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本《爱的艺术》来强调:
爱其实是一门可学习,并且需要学习的艺术。除了努力积极发展你的全部个性,使之成为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外,一切爱的尝试都要失败。
爱怎么是一种艺术?又要如何学习这种艺术?
本文是对弗洛姆《爱的艺术》的总结,希望他对爱的思考可以给读者一些看待自身困境新角度。
“太长不看”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至最后一部分 “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”。
爱的理论
如同学习任何一种艺术,弗洛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说明如何掌握爱的艺术。
为什么不能拉倒?—— 因为爱是对生存问题的回答
人类生存问题是什么? —— 逃避自由
人一旦有意识,能意识到自己和世界的分隔,就进入一种不确定的孤独的自由状态。
弗洛姆认为,所有社会中的人,不论做任何事,工作,宗教崇拜,还是战争都是为了摆脱孤独,追求连接和融合。
三种摆脱孤独的途径 —— 失智、随大流、创造
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摆脱孤独。
迷狂(trance):既然理智和意识让我们感到孤独,那么抛弃理智就可以不感到孤独。迷狂就是一种不完全理智和不完全有自我意识的状态。原始社会的人通过宗教仪式进入迷狂状态。这是一种群体行为,被权威者(萨满)允许,在这种活动外界和内在的分隔被消除,并且和部落中的其他人相连。现代社会中的人通过黄赌毒(包括酒精)进入迷狂状态。迷狂状态虽然可以消除孤独,但只是一种短暂的解脱。
一致性:无论是在独裁社会还是民主社会,人可以选择随大流来消除和别人的差异,融入群体中摆脱孤独。独裁社会通过威胁和恐怖使民众一致,民主社会通过倡导宣传使大众一致。人也许表面上有所不同,如消费选择或政治倾向,但实质的思想并无不同。这种方式可以长期摆脱孤独,但在与他人一致的过程中会人云亦云,忘记自己的独特性和潜能。
创造性活动:工匠/艺术家在创造性活动中和工作成果融为一体,服务他人,并与世界连接。但现代职员普遍是机构的附庸,很难体会到和真实的人的连接。
只有爱是摆脱孤独的正确途径
这三种途径可以摆脱孤独,但都不是生存的最优答案。失智是短暂的,随大流是虚假的,社畜没有人际的协调。
弗洛姆认为唯有人际的协调(跟人搞好关系),和另一个人融为一体,在爱中才可能摆脱孤独。
成熟的爱的结合是在与他人融合时,也不丧失自我和尊严。
如何正确爱人?
主动给予他人我们的活力
既然爱是摆脱孤独的最优解,那我们如何追寻爱?
弗洛姆提出:爱是一种主动活动,是一种 主动 突破和他人屏障的能力,是把自己和他人联合的能力。
主动的意思是人在动机上主动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。具备了主动的动机,人的行为才是自由自发的,在结合中才能保有尊严。被恐惧焦虑不安驱使的学习或工作,不是“主动”活动。
明确了动机,弗洛姆认为爱的“活动”应该是给予。我们能给予他人最好的最有价值的东西,就是我们生命活力的具象化。我们给他人以快乐、兴趣、理解、知识、幽默、伤感——把自身的一切充满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。在给予的过程中,我们努力提升被爱的对象的幸福感,生命力,使爱的对象充分发展。
爱的其他品质
以下品质对给予也不可或缺,是创造性的爱的特征。关心和责任是“给予”的动力,但缺乏尊重和了解的给予则是盲目的或充满占有性的。
关心: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。比如你关心你养的花是否生长健康,缺阳光吗,缺水吗,缺营养吗?
责任:对另一个人表达出或没表达出的需要的反应。浇花,给花晒太阳,施肥的行动。花的事变成了你的事。
尊重:要防止责任变成支配和占有,我们要认识爱的对象的本来面目,认识它独特的个性,尊重它成长并顺其发展规律和意愿。养的花是康乃馨,不能强制它开一朵郁金香或者结一个大苹果。人只有自己独立,不需要支配他人,才能尊重他人。
了解:只有超越对自己的关心,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,才能真正实现了解。
爱的实践
弗洛姆分成两部分来阐述如何践行爱的艺术。第一从艺术实践的普遍要求入手,第二从爱的特殊品质分析。
艺术实践的普遍要求
无论练习任何技艺,一般都有以下的要求
自律:艺术要通过规范化方法实践,不能心血来潮。比如弹钢琴的人要每天练习x小时,打球的人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,都需要标准和自律。自律是自身意愿的表达,不是痛苦的强迫。自律应该让人感到快乐,慢慢适应,一停止就会惦记。一切对身心有益的,也是符合人性的,即使一开始要克服一定阻力。
专心:集中,专心致志。不要用别的事占据我们的注意力。主要得学会自己一个人呆着。弗洛姆建议人可以通过冥想🙂 练习排除杂念,比如早晚20分钟集中精力的练习。除此之外,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专心致志,和人交谈要学会倾听,全身心奉献。
耐心:急于求成不能学到一门艺术。
关注:认为这门艺术非常重要,予以最大关注。这是区分业余爱好者和大师的分水岭。
爱的艺术的重要品质
除了艺术的普遍性要求,以下两点是关于“爱”的实践的特殊要求。
给予作为一种爱的能力,取决于人个性的发展程度。
发展程度较低的,比如自恋者,看不到他人需求,就无法给予。
对自己和他人缺乏信心者,也无法给予承诺。
克服自恋倾向
这里说的自恋,不只是自我感觉良好,还指一种倾向性
只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才是真实的。外部世界,别人的感受不仅毫无真实性,而且我总是从对我有利还是有害的角度去感知。
这种倾向让人歪曲现实,并且很容易产生幻觉。因为对自我中心者来说来说唯一真实的就是他自己和他自己的需求。
比如一位病人给医生打电话,想要去看病。医生说今天都排满了没有时间。这位病人说:不过,大夫,我就住在离您办公室五分钟路远的地方。病人自恋地感到:因为他省了时间,医生也省了时间;对他来说唯一的真实是他自己。
国家也存在这种自恋,比如认为自己的国家是高尚的,别国都是有邪恶目的的。
为了客观认识他人和世界,人要谦虚才能放下自我。爱的能力取决于从自恋中解脱的能力。
没有信仰就无法承诺
非理性信念来自于对权威观点的屈从,理性信念来自于自己的经验,观察和深思。
理性信念存在于科学中。布鲁诺因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宇宙无限的思想被教会烧死,因为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。
理性信念也存在于人际关系中,是任何一种深厚友谊和爱情必不可少的品质。
信念在于对自己和他人的人格核心、爱的可靠性和不变性有信心。
没有对自我核心的了解,或对他人人格核心的了解,我们就不能对他人做出承诺。
即使人的观点和情感会变化,但人格核心不会变。我们可以对自己和他人做到诚实,因为我们相信现在我会这样表现,将来也会这样表现,所以没有掩饰的必要。
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
如果我们认同弗洛姆说的,爱是一种可学习的艺术,那么我们关于爱的态度就会改变。
与其期待“对的人”出现,与其为了吸引大众的爱慕去争取金钱地位或健身打扮,与其思考“ta到底爱不爱我”,不如问问
- 我能给予对方什么?
- 我如何发展创造性倾向,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对方的幸福感,生活质量和生命活力?
- 我有能力倾听他人吗?
- 我能给予对方关心,责任,尊重,了解吗?
- 我能理性客观谦虚,真正看到他人而不是爱上自己的幻想?
- 我能克制自己改造他人的愿望,尊重对方发展规律吗?
- 我能够超越个人的爱恨,短暂的矛盾,去长久地爱每个人吗?
一切关于爱的实践都回归到好好生活。
在生活中练习自律,专心,耐心。
对生活中的每个人,邻居,同事,朋友,亲人都给予自己的活力,关心,尊重,了解和责任。
如果一个人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,没有生命力,和周围的人相处的都很差,又如何能给予特定的人幸福呢?
如果你有爱的愿望,可以在每天平凡的生活中练习自己爱的能力,爱自己,爱世界上的所有人,所有动物,植物和一切。
好好生活,天天向上。
Member discussio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