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~ 大家好,

秋天一眨眼就到了,在几场雨后。

天气变冷,没法出去玩,我在家里学fullstack。

学习有时顺利,有时困难。以前当我有目标时,会以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的心态来对待,梦想除了给我动力也带来痛苦。

现在我想,都gap year了,怎么还要焦虑呢?

有关快乐的文化冲击

Khats

gap year刚开始的时候,我和khats奶奶聊天。她都70多了,对AI的发展感到既兴奋又担忧,还想赶上时代的浪潮做点什么。聊天的结尾她说,最重要的还是得好玩,不好玩一切都没有意义。

在接触西方文化时,这种追求“好玩”和“快乐”的心态常常让我出乎意料。

David

最早的有关“快乐”的文化冲击,是来自高中时的一个美国老师David。他教诗歌,我是他的课代表。诗歌的解读需要思考事情背后的含义,或者在不想干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。比如,小男孩为什么穿着运动鞋走出了他的宇宙?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?这种解释问题所需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很符合我的思考习惯,所以我和David总聊天。申请大学的时候,我自然找了他给我写推荐信。

我爸妈知道之后,说啥都要请David老师吃饭。

出现了,喜闻乐见的中国式"请客吃饭"遇上美国老师。

在尴尬的吃饭快到结尾时,David问我父母对我有啥期待,毕竟我快要上大学了。我爸很谦虚地回答说,希望我能自食其力就可以了。我妈妈说“希望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”。

然后David说,他希望我快乐。

之后我妈妈总是提起这件事,她觉得david的回答比他们两个都好。因为这个回答说了一个很显而易见但是又常常被忽略的事情。

Canadians

在加拿大上学的这些年里,我又不断地遇见这个回答。

看到一些不卷的本地人,我好奇他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?难道不想要更好的东西,更多的钱,更高的地位,难道不想要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?

大多数本地的同龄人给我的回答是,他们只是想要快乐的生活。也许在这个追求平等的社会里,想当“人上人”是一种不那么流行的想法。有追求是好事,但是更重要的是珍惜和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。贪婪会导致追涨杀跌,是一种永远不会被满足的欲望。

快乐生活

可是什么是快乐的生活呢?

全知全能的韩梅梅说她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,并且列了一个让她快乐的事情的清单:她喜欢吃冰淇淋,烘焙,逛文具店(stationary),看漫画,去图书馆,在城市漫步等等。她发现这些让她快乐的事情都是她从小就喜欢做的,并且不需要很多钱。她除了工作以外,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上。

我和她一起住的那一年,每周末她都在做甜品,有时候是饼干,有时候是司康,做好会分给朋友们,或是寄给家人。她会逛文具店,买贴纸和纸胶带,在写日记还有写信的时候用这些贴画装饰。在温哥华的时候,她独自去了几乎所有的冰淇凌店,并且给每个吃过的冰淇淋都写了评价。

在这些“快乐”文化冲击下,我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追求—以感受快乐为最终目的思维方式。就像雨后的红叶,烤箱里的点心,无目的地漫步,给朋友寄信,一次build success,不管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,在做的过程中要尽量感受微小的成功和快乐。心态好了,每天都是gap year。